[摘要]近日,在杭州公办小学任教的孙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研究材料沉浮的实验,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根白蜡烛,结果全班95%的同学不知道白蜡烛,甚至有的孩子说是塑料条。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在告诉了孩子们这是蜡烛之后,大部分孩子依旧懵懂,似乎从未听过这样的词语。
近日,在杭州公办小学任教的孙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研究材料沉浮的实验,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根白蜡烛,结果全班95%的同学不知道白蜡烛,甚至有的孩子说是塑料条。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在告诉了孩子们这是蜡烛之后,大部分孩子依旧懵懂,似乎从未听过这样的词语。
不仅如此,孩子们对生产队、杆秤、粮票、抽水井台式电脑等词也很陌生。化学实验中最简单的划火柴点燃酒精灯,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没见过火柴,一看忽然冒出火焰,甚至有胆小的女生吓得跑出教室。
此事登上微博热搜后,许多网友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活阅历真是越来越少了。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运用、无法活学,长此以往,教育水准必定大打折扣。“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的天性本就是好奇,如果家长加以引导,其探索精神会变成学习与实践的最好动力,但是如果家长以种种原因忽视生活技能的培养、甚至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必会受到负面影响。
但是,孩子“不识白蜡烛”,也并非必须要孩子和家长“买单”。小学科学以普适性科学知识为主,大部分内容为基础科学知识,内容不会过时,但是教授方法需要改进。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融入生活,使得许多具有年代感的物品在生活中不再常见,于是教授过程中的举例变得尤为重要。比如从前讲光能、热能,通常会用到蜡烛和灯泡,但现在还可以用空调、地暖等来解释,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联系更多新的事物,更接近学生生活。
从更高层面来看,这样的现象更是我国“重应试成绩、轻生活技能”的局面缩影。现在的学生普遍“考什么,学什么”,实践性、生活性的知识不考,学生与家长在此方面的兴趣自然大打折扣,其实践知识与能力便会有所欠缺。此情之下,多少“高分低能儿”成了中国教育的“负面教材”。
教育,既以人为本,就应当既符合大纲要求也要满足生活需要。保持二者的平衡,生活科普与教育革新两手抓,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才德兼备的学生,符合新时代社会栋梁的需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只是引人发笑,长大后依旧张冠李戴,则会有意想不到的严重影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施金果)